台灣新創企業的困境

有募資經驗或是正再募資的新創企業創辦人,大多有一個共識:「台灣的投資人都相對其他國家的保守」。這些人的意思,其實是指其新創公司的估值沒有獲得投資人認同,甚至被過度低估了。可惜的是,新創企業的公司估值未被投資人接受的背後原因,常常是來自創辦者與團隊沒有將其創新技術與產品的市場潛力完全釋放出來,更甚至是沒有做好市場區隔,突顯自己的不同。所以換句話說,不但「台灣的投資人都很保守」,可能連「台灣新創企業的創業者也很保守」。
創業環境與新創經營現況
根據新創企業報告指出,創業者心目中在「創業文化」與「人才技能」方面表現較佳,但在「資金取得」與「法規環境」方面表現相對疲弱。我國其實在人才技能培育上是很完善的,但嚴格的法條限制了人們的想法,而台灣在2018年在金管會頒布「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管理辦法」開放業者申請沙盒實驗,協助金融服務業運用科技支援金融服務產業的發展,並建立與金融科技業的夥伴關係。
下圖為台灣新創各項自評創業指標的統計圖,新創企業普遍風險與危機管理意識不足,也印證產品技術研發背景為主的創業者,除了募資以外,對於商業環境的掌握程度、風險拐裡意識皆需要再加強。
來源:
2019 PWC
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去年調查發現,新創團隊的創業類型分布為:服務創新41%、產品創新26%、商業模式創新20%、技術創新13%。而新創企業營收現況則是19%尚未有營收、53%有營收但仍虧損中,僅28%已有營收且獲利。
而受調查新創認為為開始獲利或者獲利不如預期的前四項原因包括:先期研發成本過高(21%)、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18%)、相似產品或服務競爭者眾多(14%)以及製造成本高、尚未達經濟規模(11%),顯示新創企業除了投入初期研發造成主要的成本壓力,對市場的了解有限,創新的獨特性不足以拉開競爭優勢,或者對商業模式的掌握偏弱。
新創企業募資困難的問題癥結
去年7月、有一家發展小型人造衛星的日本新創企業,順利在A輪的募資獲得近日幣90億的創投資金。連同前面的種子輪與天使輪,這家成立僅一年五個月的日本新創企業,募得的創投資金累計約日幣110億、超過1億美元(約台幣30億)。據稱,是全球範圍中,最快的一家募資金額達1億美元的新創企業。
但是,一般來說,類似日本這家發展小型衛星的新創企業,如果是在台灣創立,我們很難想像可以在成立不到一年半,就募到1億美元創投資金。探討其原因,就會像我們將大型魚種的幼苗放入大海成長,一年半後可以長到20公斤;將它留在內陸湖裡生長,同樣的期間過後、長成的體型相對很小的情形一樣。 所以,對這些未來的發展前景還充滿不確定性、只以台灣市場為發展範圍的新創企業,投資人會採取「很保守」的心態算是正常的。問題的癥結點,應該在於新創公司的創業團隊,如何讓投資人覺得值得投資。
台灣新創籌資除了政府補助,還可以有新的選擇
新創企業往往最大的問題仍然是資金不足,普匯推出新產品 - 創業貸,新創企業除了向政府申請補助外,不足額的部分可以向普匯申請創業貸款,普匯金融科技開發完善線上對保技術,主要以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及新創企業為目標,免去面對面簽立契約的步驟之外也不需要占用借款人額外的時間做視訊面談對保,我們透過風險管控系統直接擷取用戶提供的資料進行線上交叉比對,可以更精確的估計新創產業的信用水準,進而加速審核,提升企業融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