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成為「全民的銀行」,LINE Bank 強勢進入台灣金融市場

金管會於七月底揭露了純網銀的核准名單,總共3間業者獲得設立許可,包括將來商業銀行、樂天國際商業銀行、以及將主打LINE Bank的連線商業銀行。
在台灣擁有龐大2,100萬活躍用戶的LINE,不僅佔了9成的台灣人口數,其涉獵領域橫跨通訊、社群以及金融,其中LINE Pay用戶更在今年五月突破600萬,數目相當可觀。而野心勃勃的LINE更打算攻占台灣金融市場,為用戶打造虛擬的純網路銀行LINE Bank,讓用戶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與LINE緊緊相扣。
打造一目了然的整合性金融服務
LINE Bank籌備處執行長黃以孟在LINE Converge大會上,提出了LINE Bank的理想架構。他指出台灣擁有眾多競爭激烈的金融機構,每個人手上可能都有滿滿來自不同銀行的存摺、保單或投資產品,卻沒有一個平台可以將這些資料整合,讓用戶可以在單一地方一次掌握所有個人資產狀況。
LINE Bank打算以Open banking的概念,創造一個開放銀行,透過Open API與所有銀行對接。讓用戶只需要開立一個銀行帳戶、與一間銀行往來,就能一目了然存款、消費金融、保險、基金投資等整合服務概況。
創造年輕人的個人信用評比機制
LINE Bank另一個目的為補足傳統銀行的缺陷,善用大量的消費者數據,開發新的信用評等模式,讓傳統銀行不願意貸款的年輕人對象,有另一個建立信用評等的地方。
事實上,LINE Bank的母公司LINE Financial在日本就已經開發出一個個人信用評等系統LINE Score。LINE也與瑞穗銀行、東方公司(Orient)合作,透過投資由LINE Financial全額出資成立的子公司LINE Credit,提供消費者無擔保借貸服務,因此LINE早已具備數位資訊下的信用評等經驗。
相較同時期被獲准成立的另外兩個純網銀來說,LINE擁有更龐大的使用者數據,包括將近全台灣數位使用者的社群行為模式,在資料庫上算是具備一些優 勢。
資安問題成為隱憂
由於近來LINE被爆出個資安全不夠可靠的負面消息,將可能影響日後LINE Bank在台灣的推廣。對此,董事長黃仁埈聲明,LINE會將銀行客戶的所有資料放在台灣,以化解金管會以及部分使用者的疑慮。不過在資安問題漏洞百出的現代,開放銀行的概念能不能順利進行,還有待觀察。
普匯觀點:
周全的信用評比機制
普匯會利用貸款申請人的學歷、社群媒體以及過去的財務訊息等做為信用評比的參考機制,並配合大數據資料來建立每個申請者的信用評比額度,讓投資者放心,並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風險。
完善的資安保護
使用者的個人資訊保護,向來是普匯最重視的工作之一。所有的資料都經過加密保護,並且使用Amazon Web Services雲端服務平台,同時員工也在嚴格的訓練和規範之下,保證個資決不外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