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三大區塊鏈應用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時至今日已成為顯學,除了各種虛擬幣的應用之外,區塊鏈去中心化、加密防追蹤、個人化的特性也逐漸應用在醫療病歷、刷卡支付、NFT收藏以及農產履歷區塊鏈等,成為各領域的新趨勢。
刷卡即可購買NFT
在行動支付方面,美國萬事達卡與Coinbase合作,用戶可使用萬事達卡刷信用卡、簽帳卡購買NFT商品。相較於現實世界中收購藝術品,人們需要經由畫廊收購,畫廊繳交作品時會附上購買保證書,並於現場確認作品尺寸、藝術家簽名...等。支付上透過刷卡的方式先進入銀行帳戶,再回到畫廊;若是跨境支付則會需要銀行之間的對接,增加支付過程中的成本,也降低了即時性。
NFT本身已建構於區塊鏈上,每個數據化過後的圖檔與藝術作品皆能被完整的追蹤與加密,信用卡公司與加密貨幣的合作,能使幣圈外對NFT有興趣的民眾,以簡便的方式入手。
醫療去中心化
依據區塊鏈去中心化、個人化的特性,每個人的醫療紀錄不再被醫院掌握,而是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將人們就醫看診的紀錄進行加密,不需再像過往拿著大量檢驗數據、跑遍醫院樓層,減少就診者在醫院奔波浪費時間的現象,也能使醫院動線規劃更加簡便。
北醫導入區塊鏈技術,讓醫療紀錄回到就診者手中,讓每個人獲得自己的病歷資料以及醫療主動權,去到任何診所只要病人授權就能快速讓醫生取得過往病史以及就醫紀錄,有效降低醫療方以及患者反覆溝通成本。
農產履歷區塊鏈
在台灣走進各大賣場或超商,購買生鮮食品時會看見許多不同的QR code以及國家檢驗認證標章。食安一直是台灣不停關注的議題,對消費者而言,瞭解商品來源、能夠看見清楚的產銷履歷是很重要的事情;而對生產者來說,明確標示產地能夠讓消費者在挑選商品時看見背後的價值,進而提升銷售量。
履歷區塊鏈能夠完整追蹤農產品從產地開始的採收時間、運送過程中的溫度、上架至賣場之間的所有步驟。若發生食安危機時,能夠透過追蹤碼回溯同批次的產品,比起傳統的科學檢驗以及追查方式,履歷區塊鏈能夠讓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普匯觀點
後疫情時代每個產業面臨轉型與變動,區塊鏈作為新型態技術的展現,為生活習慣帶來許多顯著的改變,包含:區塊鏈去中心化、點對點、防追蹤的特性,在台灣許多跨界合作的經驗裡創造了新面貌。普匯數位平台也以P2P的型態,透過虛擬帳戶縮短投資人與借款人之間的距離;未來也能與實名認證結合,已去中心化達到防洗錢效果,落實公正金融秩序,並讓資金運用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