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經驗如何應用在金融行銷實習

為何要看這篇文章?
實習經驗是大學生透過在學期間能夠提早熟悉職場文化、培養軟實力的機會,許多公司也透過實習生制度提供福利吸引大學生應徵以培養儲備戰力。然而,跨域或是斜槓是否足夠代表一個人?大學生在實習潮中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實習?本篇將帶來跨域經驗者的價值與未來人才所具備的能力。
跨領域經驗帶來了什麼改變?
回顧自己過往的社團、營隊活動、商業競賽等課外經驗,可以思考三個問題:
- 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決策、執行、輔助)
- 量化與質化的收穫是什麼? 量化:名次、獎金、績效、流量... 質化:領導力、溝通力、團隊協作...
- 自己具備什麼樣專業技能(Google Analytics、資料處理、平面設計、活動企劃...)能幫助公司成長?
這三個問題的目的是幫自己釐清在大大小小的生命經驗中,我們的技能、專業知識是如何透過書本考試外的經歷所培養;透過這樣的方法檢視,除了可以看見自己的長處、也能避免自身的領域太過單一,缺乏與他人溝通合作的經驗。
魯拉帕路薩效應(Lollapalooza Effect)描述「集結各種因素相互強化達到極大化的效果」,身在當代社會的我們解決一個問題時,需要了解的面向不再像過往的單一與單純。不論經濟、社會、科學等領域,必須同時考慮許多因素與結構的交互作用,也必須清楚自己具備什麼能力、需要向外尋求哪些資源技術有效達成目標。
跨域學習的特質
傳統教育裡單一領域的知識學習著重於專業知識的深度,處理系統內的失靈;然而許多單一領域的基礎知識已被現代技術取代,當人們還在進行低技術的學習,科技的速度早已超越基礎知識,他不再是個「知識」,僅作為一套流程中的方法。
「跨域學習」則是學習如何解決雙重變因以上的問題,例如:修讀財經與資訊工程,解決傳統金融機構效率較低的問題,且同時遵循法律的相關規範;主修商品設計與社會學,發明更貼合弱勢族群需求的產品。「跨域學習」注重於如何「覺察」以及如何「解決」快速變動時代的考驗,跨領域者剖析問題找出更深層的需求與意涵,創造一個共好的社會。
如何找到適合的實習
儘管創新的概念早已滲透各個產業和公司,成為大家對公司的理想型態,但如何執行與落實才能真正帶來改變,讓跨域經驗的人才擁有被看見的潛力與機會。
上述三個提問,除了可以釐清自身經歷與技能的關聯,也能讓公司看見你可發揮的能力與空間。跨領域者可將經歷與個人特質連結,增加自己在面試時的印象、更加立體鮮明;了解公司所販售的商品或服務後,更進一步可以結合自己的創意,提出一個可以優化公司產品的提案。
普匯觀點
普匯金融科技成立以來不斷培育金融科技人才,因扁平化的公司組織,從實習生階段便有機會提出自己的創意並執行。開創年輕化的移動金融服務,打造有紀律、效率、績效的團隊。同時招募校園大使,讓更多對金融科技新創有興趣的同學們,透過多元多形式認識產業。
身處在AI智能時代,產業領域講求創新與突破,回看金融業面對科技革新所帶來的衝擊,台灣也在2019年已進入純網銀元年。而作為一位跨域者,在跨域實作中難免會遇見挫折,但別害怕失敗帶給自己的養分;面對知識焦慮以及外在環境的變動,也別忘了自己在越AI的時代,就要越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