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業者是什麼?簡單帶你深入認識

開放銀行(Open Banking)來臨,台灣開放到第二階「用戶資料的開放」,除了財金公司與銀行外的努力外,TSP業者在這開放關係中扮演著重要推手,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此媒人的TSP業者吧!
- 什麼是TSP(Third-party Service Providers)?
- TSP 在台灣的應用
- TSP 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 TSP 治理模式有哪些?
- 機會和新挑戰
什麼是TSP?
TSP的全名為「Third-party Service Providers」,中文譯做「第三方服務業者」。第三方的業者通常為合同一部份,提供相關串連技術的企業。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透過由非金融業者與投資人外的TSP業者,在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結合前些日子提到的API(應用程式介面)共享金融數據資料。
可以想像你今天要去投幣機點飲料,上面有許多不同廠商的飲料,開放API的概念有點像按鍵讓你可以點選產品,而TSP就是投幣機的廠商,幫你建立可以買產品的平台,提供遞飲料的服務。
TSP 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TSP業者在整個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體系中,連結不同的銀行業者,將大大小小的用戶資料串接起來,透過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使得金融操作變得更加簡易且迅速。
TSP 在台灣的應用
金管會公開了核准名單,其中集保結算所與六家銀行合作,包含第一、華南、兆豐、元大、國泰世華及中國信託等六間金融機構,推出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即時獲取證券市場的整合資訊。另一方面遠東商銀串聯遠傳,只要遠傳用戶授權連結遠銀帳務,就可以將存款帳戶與信用卡單整理到單一的APP,使用上更加簡單且方便。
TSP 治理模式有哪些?
TSP治理模式(TSP Governance Model)分為主要的四種類型:
- 訴諸作業委外監理規範:銀行委託TSP業者辦理相關自身業務,銀行保留主要的控制與監控權。
- 委由 API 管理中心把關:由政府主導,設立API管理中心,主要業務是提供TSP業者之註冊、測試和驗證作業。
- 制定產業自律標準:由銀行與TSP業者制定共同的治理標準。
- 由主管機關直接納管:主管機關將會把TSP業者視為準金融機構,並依照金融監理法規監管。
金融科技監理創新實驗室(FTRC)執行長臧正運建議,國內可成立「開放API研究暨應用發展委員會」,訂定產業自律規範、銀行及TSP業者的合作契約條款、TSP業者的資安作業流程規範等,不但能保護用戶,也能使開放銀型態更加健全。
機會和新挑戰
金融科技(FinTech)的快速成長,帶動許多產業進行革新,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無人化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藉由開放 API(Open API)的應用,就可以在同一個APP完成過去由不同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而伴隨著資訊快速發展,個人資安問題以及隱私權問題就顯得隔外重要,因此除了政策法規上的制定外,我們也需要對相關的服務流程、個資的填寫以及個資授權的相關規範,有一定的理解,也能保護自己,才能在開放資料(Open Data)創造更加多元的開放生態圈。
普匯觀點
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風潮由歐洲蔓延到全球,台灣的政策也跟上世界洪流,進入到第二階段「用戶資料的開放」,TSP業者幫忙做帳單整合、分析等服務。在未來開放銀行的「第三階段」,在客戶同意開放「交易面資訊」,TSP業者也能直接利用APP連結帳戶進行扣款、支付或調撥等業務。在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年代,TSP業者在這之中扮演重要的齒輪,推動著金融創新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