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銀行該如何轉變其角色與定位?

一、現況簡介
金融科技創新對於傳統銀行而言,既是考驗同時也是機會。從Bank 1.0不斷進化到Bank 4.0的現今,傳統銀行持續在創新趨勢下找尋生存的方式。近幾年來Fintech與Bigtech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與發展,傳統銀行勢必更努力加緊腳步找出應對之道。
金融科技公司資本額多半不高,在此情況下難以與傳統銀行擁有的顧客與規模相抗衡,因此,對於傳統銀行而言,最理想的經營轉變即為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互補,由傳統銀行提供龐大的客戶作為基礎,並由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創新技術讓傳統銀行擁有更多發展可能。
二、傳統銀行可能的角色轉變方向
傳統銀行的關鍵資源在於擁有大量的客戶資訊作為基礎,如何進行業務調整與轉型將為重要的課題。傳統銀行可依自身的強項選擇以下幾種模式之一,專精提供一種服務或是成為全能型銀行。
1.成為產品研發與提供者
由銀行開發金融產品,委託第三方業者進行配銷服務。此對於傳統銀行而言,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須面對金融科技公司高度競爭的產品開發能力,但如同上文所述,銀行擁有大量用戶數據以及規模龐大的優勢,若能善用數據分析與運用的能力,由銀行自身開發產品將能最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2.轉變為特定數位介面角色
銀行從過去提供、配銷商品與服務的角色,轉變為專精於配銷金融商品與特定服務之平台,提供第三方業者(如金融科技公司)銷售產品的介面,以提供平台服務為主要業務,賺取平台服務費。在此模式下,銀行須有能力即時整合第三方業者所建立的生態系,並善用客戶數據資料為第三方業者打造有效的銷售管道。
3.擔任整合入口網角色
與擔任特定數位介面平台的角色有所不同,整合入口網為替銀行業務的供應商與其特定數位介面提供整合入口,而銀行已提供整合入口服務賺取收入,例如提供其他業者使用其支付管道、基本客戶辨識與洗錢防制檢核等等。
4.進化成全能型銀行
由銀行負責研發、提供以及配銷商品,簡單來說,就是成為「全能型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競爭。這將考驗銀行自身金融科技、大數據運用與開發能力,能否有效利用用戶的數據資料,以場景金融能力貼近客戶金融服務日常。對於銀行而言,擁有大量客戶數據是一大利基,但能否從中萃取精要的資訊,以利銀行調整產品與服務售價、制定行銷決策與提升用戶體驗等等,此為全能型銀行做出市場差異化之關鍵。
三、普匯觀點
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的關係並非絕對性互斥,事實上,傳統銀行在金融科技公司強勢崛起之下,仍能運用自身優勢在金融科技快速變遷的時代下生存。首先,提升用戶體驗絕對是關鍵,透過實體與虛擬銀行雙向並行,並與金融科技公司進行策略性合作,滿足消費者生活全面的金融服務需求。另外,透過原有的通路資源、品牌價值與客戶資訊,提升服務滿意度。此外,在人才訓練方面,應以金融科技相關能力訓練為方向,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的競爭力。
同時,亦須注意在銀行轉型與角色轉變時,新的商業模式可能帶來的相關風險,銀行須及早有相應措施應對。另外,消費者隱私相關保護更是開放銀行趨勢下所須特別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