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貸款
中小企業貸款
分期超市
慈善公益
投資專區
x
x

野貓銀行與野貓券

2021-08-10 01:41:11
野貓銀行

在【狗狗幣vs. 比特幣】中曾提到,虛擬貨幣由於缺乏完善的監管與制度,過去曾發生「野貓銀行事件」—發行者破產或倒閉,使其發行的票券價值全數蒸發、受害者無處求償,那野貓銀行是如何產生又消亡的呢?

野貓銀行(Wildcat banking):

設立於荒郊野外,以致持鈔人不易持發行票券前去兌換等值金幣,並常無預警倒閉;同時缺乏有效的中央監管制度;且發行票券時也鮮少受到限制、沒有黃金或白銀充當準備,因此無法維持其價值。

                       

時代背景—傑克遜主義銀行政策:

1833年美國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總統認為:「美國第二銀行挾國際財閥之勢、壟斷金融業」,因此為了打破第二銀行的政治權力,總統下令從聯邦銀行撤出資金,將這些資金轉給部分國有銀行,稱為「寵物銀行」,而「野貓銀行」銀行便是寵物銀行的其中一支,從此美國也進入了自由銀行時代,各個銀行開始蓬勃發展:

                       

第一間野貓銀行:

由於1790年代新英格蘭(美國東北部六個州組成:康涅狄格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羅德島州和佛蒙特州,其中波士頓是最大城市)的鄉村銀行遭到城市銀行的拒絕與排擠,使鄉村的銀行家意識到—與城市間的距離儼然是個優勢,由於前往城市兌換貨幣不便,因此有利鄉村銀行發行自己的票券來提供民眾先行兌換。

在1800年代中期,商人Andrew Dexter Jr.收購了幾間偏遠銀行,並在波士頓建立貨幣兌換所,讓新發行的券充斥市場,最終使的其中一間Farmers' Exchange Bank成為美國第一家倒閉的銀行。

 

普匯觀點:

過去野貓銀行的發行者惡意破產或倒閉,使發行的票券價值全數蒸發、受害者無處求償的情況,雖造成美國長達20多年的金融動盪,卻也促成了聯邦準備體系的生成,為現代金融作出前車之鑑,給予人們深厚的經驗值。

而近期炒得火紅的狗狗幣看似在價格、挖掘方式、應用層面都擁有多項優點,但我們不可忘記過去野貓銀行所發行野貓券的案例,虛擬貨幣的概念也與野貓券的形成方式雷同—沒有中央準則的管理、發行與使用皆隨市場浮動,因此屬於較高風險的投資,我們應在投資時保持理性,否則野貓券泡沫化的歷史將很可能再發生在狗狗幣或其他虛擬貨幣上。

先前在【狗狗幣(Dogecoin)在紅什麼?】提到,普匯也預計創立一款「普普幣」,來做為平台的回饋獎勵,相較其他數位貨幣的功用,普普幣的投機性質較小,因此風險控管也相對嚴謹,希望能解決現行虛擬貨幣市場的弊病